佛学常识

大庄严佛像

时间:2020-06-21 13:50:30 您是第0位浏览者

在世间伦理中,父亲的恩德是不言而喻的,佛教经典中也有很多的描述以此来教导佛弟子们懂得知恩报恩懂得侍奉父母、重视孝道而作为净饭王之子的悉达多世间出世间的三界导师释迦牟尼佛 是如何报父亲恩的呢?释迦牟尼成佛以后,为度他的父亲净饭王,恐其父王对佛法不信仰,特派优婆离尊者到王宫,威仪具足,腾身虚空,显现种种神通。天龙八部示现种种庄严供养,以折服人间因王富贵之俗念,使净饭王安心皈依三宝。


佛陀作为“三界导师、四生慈父”是如何孝亲教子的?

佛陀作为“三界导师、四生慈父”是如何孝亲教子的?

在世间伦理中,父亲的恩德是不言而喻的,佛教经典中也有很多的描述以此来教导佛弟子们懂得知恩报恩懂得侍奉父母、重视孝道而作为净饭王之子的悉达多世间出世间的三界导师释迦牟尼佛是如何报父亲恩的呢?

随缘示现

释迦牟尼成佛以后,为度他的父亲净饭王,恐其父王对佛法不信仰,特派优婆离尊者到王宫,威仪具足,腾身虚空,显现种种神通。天龙八部示现种种庄严供养,以折服人间因王富贵之俗念,使净饭王安心皈依三宝。

说法度化

净饭王曾因为佛陀在迦毗罗卫国的街头托钵乞食而感到有损王家体面。佛陀站在街头,以偈劝说净饭王:“正念乞食,正法行事,善行之人,此彼得乐。”刚听完此偈,净饭王即刻见道而证初果。他赶忙从佛陀手中接过钵,领着佛陀和他的弟子们来到王宫大院,用精美的佳肴供养他们。饭食之后,佛陀又一次以偈告诫大家:“正未能善行,勿作恶业,如此贤者,此彼得乐。”净饭王当下即证第二圣果。有一次,净饭王告诉佛陀,他曾拒绝相信传言,说他儿子因严厉的苦修没证圣果就归天了。佛陀为他讲了法护本生故事,净饭王听后证得第三圣果。

为父抬棺

当净饭王高龄九十三岁那一年,已是病重垂危,佛陀以神足通回到了迦毗罗卫国。当净饭王临终躺在病床上时,佛陀给他讲了最后一次佛法,净饭王即证得阿罗汉果,自我验证解脱之乐,七天后圆寂。佛陀亲自送终,随行的堂弟难陀、阿难陀、独子罗睺罗心想:佛陀虽然是净饭王长子,但如此尊贵,怎么可以由佛陀来抬棺呢?于是纷纷请求佛陀由自己来抬棺。一向致力于教化众生向于善法的佛陀此时不愿以后的人们在获得一些成就以后,自持身份不孝养父母,于是亲自躬下身来,抬起了净饭王的棺椁,以身作则给人们上了一课:无论自己成就多高,地位多高,都不能因此对父母不敬。作为三界之尊,佛陀的抬棺让四大天王感动不已,纷纷跪在佛陀面前,请求一同抬棺,佛陀听许了他们的请求,于是四大天王变化人身,与佛陀一同抬起了净饭王的棺椁。

释迦牟尼佛

如是奉养父母

中华民族一向来都以父慈、母悲、子孝为一切善之根本。正所谓:「孝者、天性也。」佛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说:「父有慈恩、母有悲恩。母悲恩者,若我住世于一劫中说不能尽。」可见,佛教也是个注重孝道的宗教。

佛教里有部著名的经典,名为《佛说善生经》,提及在家人如何建立一个完善的父母子女之人伦关系。人伦关系,父母最重,天地六方东方为首,故此处以东方喻父母。如东方者,如是子观父母,子当以五事奉敬供养父母。云何为五?

一、增益财物:须勤劳精进,使家产日增,不令父母因子女受累。

二、备办众事:凡家中所应作之事,即上前为父母分劳。

三、所欲则奉:给父母需要的东西。

四、自恣不违:能奉养父母意志,若父母心有所欲,口有所嘱,当尽其能力财力以供奉之,落实之。

五、所有私物尽以奉上:能将自己私物奉上父母,无有吝惜。

莲宗八祖莲池大师《淄门崇行录·孝亲之行第四》:“生养死葬,小孝也!生俾底豫,死俾流芳,大孝也;生导其正信,死荐其灵神,大孝之大孝也。”孝道从佛教的观点来看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对父母尽孝养之道来说,使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有适当的照顾,没有衣食住行的忧虑,满足父母在物质上的基本需求。

第二个层次是本身能够立功、立言、立德来光宗耀祖,使父母觉得因自己的子女而荣耀,常常表现对父母尊敬和爱护,使父母在精神方面获得快乐。

第三个层次是对学佛的最终目标来说,”饮食及宝,未足能报父母恩,引导令向正法,便为报二亲。“意思就是:“用食物、用品、宝物等孝敬父母,不足以报答父母的恩情;引导父母修习佛法、行善积福,才是对父母最大的报答。” 如《佛说孝子经》云:“恩重于亲乳哺之养无量之惠,若不能以三尊之至化其亲者,虽为孝养犹为不孝。”佛子们礼敬佛陀为「四生慈父」,是因佛陀对于因业报而招感形体不同的四生有情,皆怀以报恩之情,如侍父母,又以悲心善护、拨济、悲悯深切有如慈父。

佛陀其子

佛陀出家前有独子罗侯罗,虽出生王室贵胄,他并没有将世间的皇位权利、无尽财富留给他,而是将出世间的宝藏交给了罗睺罗,不为显耀门庭,而以孩子自性解脱、究竟智慧、认知真理为培养方向。度其出家后,更是因材施教,呵护道心,教导证果。

教导改过

十多岁的小孩,仍保有孩子嬉闹的习性,罗睺罗身处僧团威严肃静的环境,没有什么游乐和玩具可以满足他,于是他为自己设计一种好玩的游戏。

请问佛陀在哪里?每当有人向罗睺罗询问佛陀的去处时,他总是向来访的客人开玩笑,佛陀明明在林下经行,他偏说佛陀在水边静坐;佛陀在精舍为弟子们开示,他指着远处,说佛陀到某地弘法。看着来访的人奔东往西的找佛陀,罗睺罗开心嘲笑别人的愚笨。

佛陀知道罗睺罗说谎的行为之后,以善巧的方法来教育他。有一天佛陀要他拿盆净水,给佛陀洗脚。洗完脚以后,佛陀就对罗睺罗说:你把这盆水喝下去。罗睺罗说:洗脚的水很脏,不能给人饮用。佛陀说:罗睺罗,你说的话就像这一盆脏水,别人无法入耳,不守口慎言,心中同清净的水里有了垢秽一样!

罗睺罗很害怕,急忙地把盆里的水倒掉。佛陀又对他说:拿这个盆子去盛饭吃吧!罗睺罗委屈地说:洗脚的盆子很脏,不能装干净的食物。佛陀说:罗睺罗,你就像这个脏的盆子,不修戒定慧,不净身口意,满身充斥不实的垢秽,圣洁光明的智慧、大道的资粮如何装进你的心中?罗睺罗感到无比的羞愧。

佛陀又用脚把盆子轻轻一踢,盆子就滚着转起来。佛陀问他道:罗睺罗!你会怕把这盆子踢坏了吗?罗睺罗:佛陀!洗足的盆,是很粗的用物,坏了也不要紧。佛陀:罗睺罗!你就和这个盆一样,不会得到大家尊敬和爱护。戏弄妄言,自甘堕落,自取下贱。这个结果将使谁都不爱护你、珍视你,就是到了命终的时候,也不能觉悟!

这些尽理、恳切、严厉的教诫,令罗睺罗惭愧得无地容身,他发誓以后要一定改变自己的心,不再放逸,精进思维佛的教导,最后终于证得密行第一的证果大阿罗汉。

释迦牟尼佛彩绘佛像

佛陀之爱

作为父亲的佛陀还曾说过,我视一切众生如罗睺罗。这是佛陀的父爱与世间的父爱大不同之处。对待四生、五道众生,佛陀亦如慈父对爱子一般。他的“儿子”并非只有罗睺罗尊者,还包含能够承载如来家业的,文殊菩萨等一众法王子,还有在五浊恶世等待佛陀救度教化的一切众生。如果我们这些“穷子”,果真能有幸得闻佛法、精进修学、具足福慧,自然也可能继承佛陀的宝藏啊!

如是善念其子  

家庭是由父母与子女组合而成的。一个家庭是否充满温情与祥和的气氛,在很大的程度上维系于父母与子女能否积极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尽自己的责任。《善生经》言,父母亦以五事善念其子,云何为五?

一、爱念儿子:父母当常存慈爱之念,从小至长无时不爱,所谓为人父止于慈。制子不听为恶、善巧地去引导儿女止恶向善,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供给无乏:如衣食学费等,皆能为子女储蓄,无使缺乏。

三、命子不负债:虽有正当供给,当监管其浪费,无使负债受累。

四、婚娶称可者:子女长而婚嫁,须为谋相当之偶配,使其称心可意。儿女不乐意的事情不要勉强,但是一定要起一种参谋作用,指出他应当选择什么样的配偶。一定要以善法为标准,以社会人伦道德为标准,不能以财取人,也不能以貌取人。

五、财物尽以付子:因子女孝顺可承家业,即将家财尽付其子,或临终时遗嘱付之,或年老时即先撒手尽付其子。作为在家的佛弟子,“奉养父母亲,爱护妻与子,从事要无害,是为最吉祥”。二俱分别者,能了解父母与子、子与父母之关系,子应如何奉敬父母,父母应如何慈念儿子,能如上所述,各尽五事,可谓父父子子矣。既能父慈子孝,福报必有增益无有衰耗。

公司简介:

       莆田市大庄严佛像工艺有限公司是专业的铜雕佛像,铜雕神像,生漆脱胎佛像,玻璃钢佛像生产厂家,有需要订制脱胎佛像,铜雕神像,铜雕佛像,玻璃钢佛像的高僧大德请来电咨询,本司铜雕佛像,铜雕神像,生漆脱胎佛像,玻璃钢佛像产品工艺精甚、质优价廉,欢迎选购!咨询电话:18250514111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没有帮助,请留言告诉我,我们一起进步。 此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分享到
  • 微信好友
  • QQ好友
  • QQ空间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版权所有 © DzyArt.com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闽ICP备10206874号